邱家廷應用清化濕熱、疏肝和胃治療十二指腸球部潰瘍
【病例摘要】:,男,66歲,201803745。
初診:2018年03月06日
主訴:上腹部脹痛不適1月余,伴黑便10天。
現(xiàn)病史:患者緣于1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(xiàn)上腹部脹痛,伴有噯氣,泛酸,無惡心欲吐,曾自服藥物進行診治,療效不顯,10天前出現(xiàn)上述癥狀加重,伴有解黑便,量少,為進一步診治, 遂來診,入院癥見:胃脘部疼痛,脘悶灼熱,口干口苦,口渴而不欲飲,納差乏力,小便色黃,大便呈柏油樣,舌紅,苔黃膩,脈滑數(shù)。血常規(guī)檢查示:WBC:8.1×109/L,RBC:1.7×1012/L,HGB57g/L ,PLT:158×109/L,L: 24.1%,N:73.48%;胃鏡:1.十二指腸球部對吻性潰瘍;2.慢性淺表萎縮性胃炎伴糜爛;3.賁門炎。西醫(yī)診斷為:十二指腸球部潰瘍。中醫(yī)診斷:胃痛,證屬肝胃郁熱。治宜清化濕熱、疏肝和胃。以化肝煎加減。處方:
陳皮10g,青皮20g,白芍(炒)15g,牡丹皮10g,梔子(焦)10g,澤瀉(炒)10g,浙貝母10g,白芨10g,瓦楞子(鍛)20g,香附(炒)10g,枳實10g,柴胡10g,丹參15g,砂仁10g,檀香10g,甘草(生)6g。4劑,水煎服,一日一劑,分兩次溫服。
二診(2018年03月10日):服上藥后胃脘部脹痛不適癥狀略有減輕,口干口苦稍有緩解,仍覺乏力納差,小便色微黃,大便仍呈柏油樣,上方加厚樸10g,枳實10g,6劑,水煎服,一日一劑,分兩次溫服。
三診(2018年03月16日):服上藥后胃脘部脹痛不適癥狀明顯緩解,口干口苦有所改善,食納增加,精神狀況好轉(zhuǎn),小便色微黃,大便基本正常。上方去青皮、浙貝母,7劑,水煎服,一日一劑,分兩次溫服。
四診(2018年03月23日):服上藥后胃脘部隱痛,口干口苦明顯緩解,食納及精神狀況尚可,大小便基本正常。繼服上方8劑,水煎服,一日一劑,分兩次溫服。
五診(2018年03月31日):服上藥后胃脘部偶感隱痛,無明顯口干口苦,食納及精神狀況可,大小便基本正常。上方加神曲10g,麥芽10g,8劑,水煎服,一日一劑,分兩次溫服。
六診(2018年04月08日):服上藥后胃脘部無不適,無明顯口干口苦,食納及精神狀況正常,二便調(diào)暢。上方加神曲10g,麥芽10g,10劑,水煎服,一日一劑,分兩次溫服。服藥后諸癥皆消失。復查胃鏡:十二指腸球部未見異常。
體會:該患者以胃脘部脹痛不適為主要癥狀,此病變符合中醫(yī)胃脘痛范疇。胃為陽土,喜潤惡燥,為五臟六腑之大腑,主受納,腐熟水谷,其氣以和降為順,不宜郁滯。胃痛的病變部位在胃,但與肝脾的關系極為密切。肝屬木,為剛臟,性喜條達而主疏泄;胃屬土,喜濡潤而主受納。肝胃之間,木土相克。肝氣郁結,易于橫逆犯胃,以致中焦氣機不暢通,發(fā)為胃痛。肝與胃是木土乘克的關系。若憂思惱怒,氣郁傷肝,肝氣橫逆,勢必客脾犯胃,致氣機阻滯,胃失和降而為痛。肝氣久郁,即可出現(xiàn)化火傷陰,又能導致瘀血內(nèi)結,病情至此,則胃痛加重,每每纏綿難愈。脾與胃同居中焦,以膜相連,一臟一腑,互為表里,共主升降,故脾病多涉及胃,胃病亦可及脾。若稟賦不足,后天失養(yǎng),或饑飽失常,勞倦過度,以及久病正虛不復等,均能引起脾氣虛弱,運化失司,氣機阻滯而為胃痛。脾陽不足,則寒自內(nèi)生,胃失溫養(yǎng),致虛寒胃痛。如脾潤不及,或胃燥太過,胃失濡養(yǎng),或陰虛不榮,脈失濡養(yǎng),致陰虛胃痛。陽虛無力,血行不暢,澀而成瘀,可致血瘀胃痛。本證的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所謂肝胃郁熱,所以肝胃郁熱是本證的病理基礎。治當清化濕熱、疏肝和胃,方選化肝煎加減。
胃痛早期由外邪、飲食、情志所傷者,多為實證;后期常為脾胃虛弱,但往往虛實夾雜,如脾胃虛弱夾濕、夾瘀等。胃痛的病理因素主要有氣滯、寒凝、熱郁、濕阻、血瘀。其基本病機是胃氣阻滯,胃失和降,不通則痛。胃痛的病理變化比較復雜,胃痛日久不愈,脾胃受損,可由實證轉(zhuǎn)為虛證。若因寒而痛者,寒邪傷陽,脾陽不足,可成脾胃虛寒證;若因熱而痛者,邪熱傷陰,胃陰不足,則致陰虛胃痛。虛證胃痛又易受邪,如脾胃虛寒者,易受寒邪;脾胃氣虛又可飲食停滯,出現(xiàn)虛實夾雜。
此外,胃痛還可以衍生變證,如胃熱熾盛、迫血妄行,或瘀血阻滯,血不循經(jīng),或脾氣虛弱,不能統(tǒng)血,而致便血、嘔血。大量出血,可致氣隨血脫,危及生命。若脾胃運化失職,濕濁內(nèi)生,郁而化熱,火熱內(nèi)結,腑氣不通,腹痛劇烈拒按,導致大汗淋漓,四肢厥逆的厥脫危癥?;蛉站贸绅?,氣機壅塞,胃失和降,胃氣上逆,致嘔吐反胃。若胃痛日久,痰瘀互結,壅塞胃脘,可形成噎嗝。